百万学习型妈妈在使用
首页  >  必看  > 
宝宝总是眼泪汪汪?可能是泪道阻塞

#宝宝总是眼泪汪汪?可能是泪道阻塞

小宝宝都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明亮又干净,可是有些爸妈会发现,自家宝宝的眼睛,也太「水」了一点,无论何时总是泪汪汪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做儿保或者看医生,才被告知这种现象叫做泪道阻塞。泪道阻塞是什么?为什么宝宝的泪道会阻塞?同样是泪道阻塞,为什么有的宝宝被建议回家观察和按摩,有的宝宝则做了泪道冲洗或探通?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正常情况下眼泪该去哪儿。 眼泪去哪儿了? 眼泪的分泌分两种,一种叫做基础性分泌,另一种叫做情绪性分泌。在情绪表达,激动时会大量流出之外,基础性分泌的眼泪还在平时默默地发挥功能,作为眼睛的重要保障,可以湿润我们的眼睛,为我们的角膜提供氧气,并保护其免受某些微生物侵袭。 基础性分泌的眼泪持续生成,但并不全都能蒸发掉,因此需要一个系统来让它们排出。 我们来看一张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中可以看出,在我们内眼角处有这样几个部位:上下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它们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泪液的排出系统,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眼睛的下水道,把眼部的液体引流向鼻腔。 这也是为什么流了眼泪以后鼻涕会多起来,因为一部分眼泪顺着鼻泪管进了鼻子。 如果这套下水系统堵塞了,眼泪不能走鼻子排出,水满则溢,轻则眼泪汪汪,重则眼泪溢出来,这种情况就叫做泪道阻塞(Dacryostenosis)。 小宝宝为什么会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泛指我们眼泪排出通道发生了不全堵塞(狭窄),或者堵塞造成了泪液的排出受阻,常见的症状是溢泪以及阻塞所带来的感染。 泪道阻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性、外伤、瘢痕、面神经麻痹、下睑松弛等都可以造成泪道阻塞。 当然,宝爸宝妈们最常见也是最关心的是先天性泪道阻塞,也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 先天性泪道阻塞,有时也被大家叫做先天性鼻泪管堵塞,是小宝宝泪汪汪的原因之一,每 100 个健康新生儿就有 5~20 个存在先天性泪道阻塞,其中 66~80% 人有一只眼泪道阻塞,20~33% 人双眼都阻塞,因为单眼多见,因此有时候左右眼表现不同可以判断有无泪道阻塞。但也因为可能双眼发生,所以发现双眼总是泪汪汪也需要合理考虑。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宝宝鼻泪管鼻腔的开口处,有一个叫做 Hasner 瓣的结构,这是先天发育时,残余的一个组织没有完全退化产生的,有 50% 的新生儿这个瓣都是关闭的,但一般会在出生后自行开放。 在育儿班的群里,妈妈们经常是这样描述泪道阻塞的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一切正常,满月就开始眼泪无缘无故地流个不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时间差,是因为初生的宝宝很少眼泪,所以刚出生时他们并没有明显的表现。而到了宝宝 3~12 周左右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眼泪汪汪、泪流满面的情况。部分堵塞不严重的孩子,可能只会在哭泣的时候发生明显的症状,这会在单眼发生时更引起家长的注意。 同时,有些宝宝的眼里可能还会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或发生眼红等表现,这是由于眼泪不能排除,细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也积累着无法排出,进而造成的感染。 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况,宝爸宝妈就需要警惕起来,与医生沟通并确定情况。少部分情况下,先天性泪道阻塞导致的局部感染还可能一步发生感染扩散,发展为急性泪囊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必须注意的是,有时候其它疾病,如先天性青光眼,倒睫,感染性结膜炎以及过敏等疾病都有泪汪汪或者分泌物的表现,切勿自行判断后盲目处理,以免耽误病情。 宝宝泪道阻塞该怎么办? 对于先天性泪道阻塞的宝宝,目前有两种处理方式。 观察及按摩 泪道按摩主要是需要用手指顺着泪道的方向向下滚动,必须符合这一技巧,才是有效按摩(Crigler maneuver按摩法)。按摩的成功率也与月龄相关,首次按摩后,2 个月以下的孩子有 56% 的成功率,而 6 个月以上的孩子成功率为 28%。但同时有研究发现,6~10 个月的孩子,经过持续 6 个月的按摩后,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也有好转。 此外,有感染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抗感染,但没有感染征象时,不要使用抗生素眼药水,以免产生耐药菌。 一项日本针对亚洲人的研究发现,大约 80% 的孩子(伴有泪道按摩)会在一年内自愈,而剩下约 20% 的孩子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不过,也有研究发现,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自愈的可能性逐渐降低。所以如果观察按摩后症状始终没有好转,就要再去医院请医生评估,看是否需要侵入性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入性治疗/手术 侵入性治疗/手术包括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植管和球囊扩张等。 泪道冲洗成功率较高,7~12 月龄的孩子的首次冲洗成功率高达 81.8%,对于 13~17 月龄的孩子则降为 76.5%。泪道冲洗术中并发症有出血等情况,也有可能在进针时形成假道(可以理解为在没有泪道的地方戳出了个通道)。 泪道探通一般只推荐做一次,可在局麻或者全麻下进行,1 岁以下宝宝多用局麻,而 1 岁以后孩子多用全麻。虽然一岁前以及一岁后总体成功率相近,但年龄越大,成功率越低。泪道探通除了可能出血外,有 20% 可能性形成假道。 对于泪道冲洗/探通术治疗时机目前有早,晚两种看法,但在我国内主要倾向早期治疗,而且所有研究都认为早期治疗( 6~9 月)的风险收益比更高。 另外,重复多次的泪道探通不仅成功率低,仅有 18%~52%,而且形成假道的风险更高,因此不推荐。 植管与球囊扩张都是探通术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在这里不做讨论,如果宝爸宝妈确实有相关需求,可以看下面这个表格。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宝爸宝妈一点,先天性泪道阻塞的宝宝中,大约有 10~12% 可能会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所以如果宝宝发现了先天性泪道阻塞,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屈光状态(即验光),并可以每年或者每两年复查一次,必要时需要戴镜纠正,以免发生弱视。 本文作者: 参考文献: [1]《眼科学》 [2]https://www.aao.org/oculoplastics-center/congenital-nasolacrimal-duct-obstruction-nldo [3]Diseases. 2018 Dec; 6(4): 96. [4]http://www.childrenshospital.org/conditions-and-treatments/conditions/b/blocked-tear-duct-dacryostenosis [5]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eye-disorders/eyelid-and-lacrimal-disorders/dacryostenosis [6]Br J Ophthalmol , 98 (8), 1112-5 Aug 2014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0 年 3 月 10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 点击阅读原文听科学育儿课程

  • 查看详细
  • 知贝医疗
老母亲
扫码下载老母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