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学习型妈妈在使用
首页  >  标签  >  #化痰
#化痰
关于痰液与化痰
1.1 婴幼儿反复痰鸣有多种原因

婴幼儿反复痰鸣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下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喉喘鸣、鼻后漏等等,并不是单纯化痰就能解决问题。当孩子感染病毒性支气管炎时,会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有时候痰液会从白色变成绿色或黄色,痰液颜色变化并不意味着细菌感染,而仅仅提示炎症已经发展到气道,并使痰的颜色改变。咳嗽往往是支气管炎最后才会消退的症状,有时候需要需2到3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病毒可破坏支气管上皮细胞,而机体修复损伤需要时间。当处于感染阶段,呼吸道的痰液是不断分泌的,并不是吃了所谓的“化痰药”就能彻底解决的。

1.2 感冒后不咳嗽比咳嗽更危险

咳嗽有助于阻止疾病向下呼吸道甚至肺部发展,咳嗽产生的高速气流有助于排出呼吸道里的痰液,感冒后不咳嗽比咳嗽更危险一些。孩子天生具有咳嗽的本能,但是6岁以内儿童大多还掌握不了把咳出的痰吐出口外的技巧。对于这些孩子,痰液被从呼吸道咳出到咽喉口,然后被本能地吞咽进食管里,痰液不会一直停留在气管里。有的孩子也会出现呕吐排出粘稠的痰液。其实对于成人来说,部分痰液也是被吞咽进了食管,这听起来有些恶心,但是完全无害。大多数鼻涕也是被吞咽进入到了食管的。一般不建议两岁内儿童使用止咳药,因为止咳药会抑制孩子的咳嗽本能从而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的痰液,增加了孩子窒息的风险。

1.3 痰液吞进食管是无害的

@知贝冯媚媚医生:孩子不会咳痰,把痰咽下去了需要担心吗?知贝医疗平台知贝儿内、儿童保健科医生冯媚媚医生(中山大学儿科学硕士)回答:孩子把痰咽下去了,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胃液里有消化酶胃酸吞进去的痰液相当于是进入一个「消毒池痰液里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消灭,痰被吞进去了,不用担心对身体带来伤害。经过胃酸等作用痰液走过小肠、大肠,不被吸收而排出来,我们可能会在大便里看到它--黏液。当然,并不是大便带粘液就是痰搞的鬼,如果是大便带血、脓黏液就要考虑肠道疾病,需要面诊医生了。

1.4 关于化痰的方法

@棒棒医生曾经一句话揭示了化痰的真相:“化痰的关键在于体内有充分的水分。有,不需化;无,化不了。” 较大儿童可以通过饮用温热液体来稀释分泌物,全母乳的婴儿只要正常母乳就不用过分担心。

 

@儿科医生小平平:最好的化痰方法是多喝水,最有效的祛痰方法是咳嗽。

 

@罗百竹:那么孩子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拍背一般只有安慰的意义。一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液体的摄入,可以稀释痰液;另一方面六岁内儿童不要吃任何止咳药,因为适当的咳嗽可以帮助孩子排出痰液。随着人体的逐渐恢复,痰液自己就会慢慢消失的。

常见化痰药
2.1 不推荐儿童使用止咳化痰药

@罗百竹:六岁内儿童不推荐使用任何止咳化痰的中西药,这些不建议儿童使用的药品包括:

 

1.所有的感冒药以及止咳药:右美沙芬、福尔可定、复方福尔可定、盐酸二氧丙嗪颗粒、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待因,以及含有这些药品的复方制剂;

 

2.所有的祛痰药:愈创木酚甘油醚、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易坦静(氨溴特罗)、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所有号称能“化痰”的中成药;

 

3.所有号称可以止咳的中成药:川贝枇杷膏、枇杷膏、强力枇杷露(含有罂粟壳)、秋梨膏、罗汉果、板蓝根、双黄连、蒲地兰、清开灵、连花清瘟、复方鱼腥草合剂、百蕊颗粒、安儿宁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咳特灵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疏清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蓝芩口服液、金振口服液、馥感啉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复方甘草片、王氏保赤丸、开喉剑、康复新液、鼻渊通窍颗粒、黄连素等,以及含有朱砂、雄黄的所有中药;

 

4.各种中药穴位贴敷:咽扁贴、咳嗽贴、化痰平喘贴、感冒退热贴。我反对孩子使用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的所有中成药,因为无法权衡利弊。

2.2 沐舒坦/易坦静

目前常见的化痰药有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和易坦静(氨溴特罗=氨溴索+克伦特罗),我都不推荐儿童使用

 

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号称是化痰药,中国指南是推荐的,但是美国FDA没有批准,因为认为孩子用这个药改变不了病程。孩子不能从药物中获益又存在不良反应,就没有必要用这个药。盐酸氨溴索并没有雾化剂型,也不推荐用作雾化药物使用。当然,更不推荐孩子静脉注射氨溴索或者溴己新。

 

小儿氨溴特罗口服液的常见商品名为“易坦静”,这是一种复方制剂,其成份为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盐酸氨溴索号称是祛痰药,而盐酸克仑特罗则是一种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别名也叫瘦肉精,克伦特罗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针对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咳嗽,通过平滑支气管来缓解咳嗽。但是副作用有心悸,颤动等等,同样国外是不推荐使用的。如果真的需要缓解支气管痉挛,一般对于儿童推荐安全的雾化方式。

 

2.3 溴己新/愈创甘油醚及其复方药品

还有一种常见的药物是溴己新,和盐酸氨溴索的作用类似,同样不推荐孩子使用。当然,更不推荐孩子静脉注射氨溴索或者溴己新。

 

愈创甘油醚及其复方药品其作用原理是促进粘液分泌,使得痰容易被咳出或者被纤毛转移出,但是未证实对于儿童有效。

 

而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作用原理为稀释痰液,使得痰容易咳出。虽然有一些研究认为有效,但是有支气管痉挛、胃肠道不适等风险。这些药物的风险超过了被证实的效果,所以通常不推荐6岁以下孩子使用,也有专家建议6-12岁孩子也不要使用。

2.4 美普清

一般不建议使用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这类口服平喘药。如果孩子出现急性喘息,在有必要时可以雾化或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而慢性哮喘则需要规则吸入激素。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适应症为支气管扩张剂,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美普清这个药其实不建议儿童使用。

2.5 化痰中成药/欧洲中草药

同样的道理,所有号称能“化痰”的中成药,要么并没有确凿证据,要么其毒副作用超过了有效的疗效,也都不应该给儿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药品:

 

欧洲洋草药桃金娘油、桉柠蒎、小绿叶、欧龙马,这类药都是来源于欧洲的洋草药,循证依据不足。桉柠蒎大概是桃金娘这类欧洲草药的仿药,适应症为粘液溶解性祛痰药,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切诺)”是什么来头啊?搜索后发现本品由桃金娘科桉属和芸香科桔属及松科松属植物的提取物所组成。主要成份为桉油精,柠檬烯及α-蒎烯。不良反应貌似有一些研究,但是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全都是尚不明确。

2.6 院内自制药

江苏的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也有院内自制药【棕铵口服溶液】!之前发现过天津儿童医院和宁波第一医院有类似的药品:小儿棕铵口服溶液、氯化铵口服溶液。小儿棕铵口服溶液是中西合成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嗽,成份为氯化铵、5%羟苯乙酯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我估计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的院内自制药【棕铵口服溶液】也是类似的,其院内制剂的批文号为:苏药制字H04000768。拿的还是化学药的园内制剂准字号H!权威医学组织的意见是不要给孩子吃这类所谓的祛痰镇咳的复方感冒药!对了,为什么这类药品写着【运动员慎用】?

“呼哧呼哧”的痰音/清嗓子
3.1 喉软骨软化

@罗百竹:家长听到小婴儿嗓子有“呼哧呼哧”的痰音,这个不一定真的是痰液,首先要排除仅仅是新生儿喉软骨正在发育的原因。在【童爸育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发送关键词【喉软骨】,就可以看到最新版本的科普笔记。

3.2 过敏性鼻炎/抽动症

@罗百竹:有时候家长会听到孩子时不时在“清嗓子”,也会觉得孩子喉咙是不是有痰?而大多数情况下喉咙里不是从呼吸道咳出来的痰液,而是鼻涕倒流到咽喉刺激咽喉导致的。频繁清嗓子的两岁以上儿童要怀疑是否有过敏性鼻炎,而更大儿童需要怀疑是否伴随抽动症?

- End -